“2011年前,只能招到3个班100来名新生,现在的生源基本稳定在先前5倍的量上!”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下称“开发区实小”)校长钱祖宏这么说时不经意间流露出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他原是当地一流名校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下称“如师附小”)的副校长。在如皋市4年前启动的以“教育均衡”为着力点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一强一弱的两所学校结成了共同体,钱祖宏受命要为开发区的居民建一所“家门口的如师附小”。随之而来的名校经验和师资,给开发区实小带来了显著变化,附近的居民更是用脚投票,开始乐于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了。这是如皋在全市范围内打破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差别,成功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体现。在历史上,如皋文脉恒昌,从古代先贤胡安靖兴儒学到近代乡贤沙元炳倡西学,留下了诸多崇文重教的佳话。而今的如皋人,秉承新时代之潮流风尚,本着让人民享受公平教育、共享发展成果的宗旨,倾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奏响了这场改革最催人奋进的旋律。
迄今,如皋已有1000多名教师通过均衡配置、城乡支教、顶岗学习、校际交流等方式到别的学校里任职。
教育均衡,师资均衡是根本。
钱祖宏主政开发区实小,与他同来的还有如师附小的7位教师。彼时,听说学校来了如师附小的校长和老师,周边居民们满心期待。“咱也不用费心思让孩子往城里挤了!”家住开发区实小附近的王女士随即打消了为女儿择校的念头。2011年秋,开发区实小招生数就翻了一倍多,共招到260名新生。
在改革需求下,名校师资输出势在必行,钱祖宏原来所在的如师附小首当其冲。“谁走谁留,全靠抓阄。”如师附小校长朱爱华回忆,2011年全市教师重新配置后,他们学校共有73名教师被调配出去,占到全校专职教师总数的一半,这一度让她担心不已。四年过去了,朱爱华的担心烟消云散。“如果把教育比作花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都需要同等的阳光雨露,需要均衡的优质教育。”她说,全市优质师资均衡化后,更多的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更多的家长表示了满意。和开发区实小一样,安定小学首批共有24名来自如师附小的教师流入,此后每年保证15%至30%的流动率,目前该校共有51名老师来自如师附小。安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王群就是从如师附小流动过来的一员。她坦言,抽签结果刚出来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能接受,“毕竟在一个学校呆了很多年,环境、同事都熟悉了”。而到了新学校后,王群发现事情也没自己想的那么糟糕。“渐渐就融入了新学校,而且我们现在常开玩笑说每个学校都有熟人,这样平时教学上的交流也多了。”尽管抛去了“如皋最好学校教师”的头衔,上班路程也比以往远了几公里,但王群更多地感受到了自身业务的提升。因为各校特色不同,更加有利于教师思想上的融合,并在彼此的互动交流中碰撞出一些教学的“金点子”。
数据显示,2011、2012年间,如皋市义务教育交流教师达专任教师总数的41.9%,城区所有义务教育教师实行“人走关系动”的均衡配置,2/3的教师在新的工作单位平稳过渡,华丽转身。
城乡结对 支教老师“激活”乡村校园
除了让城区的孩子感受到教育均衡的阳光,得益于如皋推行的城乡教师流动,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的雨露。冒晓飞是如皋市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师,也是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13年9月,他主动响应如皋市城乡教育均衡的号召,到离主城区40公里外的港城实验学校驻点支教。那一年,恰逢儿子参加高考,他仍义无反顾。“我作为学科带头人,这是一个发挥作用的机会。”冒晓飞的理由简单干脆。
城区教师去农村学校支教,意义何在?在如皋市教育局局长张俊看来,这不仅在于教好一个班,而是要发挥城区教师的引领作用,因此他们要求所有支教的老师必须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
在港城实验学校,英语学科师资力量相对紧缺。冒晓飞便倡导创立了“微型共同体”,一方面,他主动定期执教示范课,供其他老师学习参考;另一方面,他也走进其他老师的课堂,指导他们上课。课余时间,利用QQ群,冒晓飞和老师们畅所欲言、一起交流教学心得。2014年11月,“微型共同体”的四位老师向全市展示教研成果,得到南通、如皋两级教研员的高度肯定,师资力量稳步提升。另一头,孩子们也喜笑颜开:“冒老师带领我们办英语节,还教我们唱英文歌曲,现在的课堂很有趣!”
有从如皋外国语学校走出去支教的,也有走进外国语学校顶岗的。今年是姚红林来到如皋外国语学校的第二个年头。她原先在镇上的桃园小学任教,去年9月获得了来城里学校顶岗学习的机会。这一年里,她收获颇丰,“在这儿可以很便宜地走进特级教师的课堂,最深的感受是活动特别多”。她所说的活动包括英语节、手抄报比赛、英语书写比赛等,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兴趣。姚红林说,这些对她的启示非常大,她准备将这些经验带回桃园小学,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政策保障 让师资流动变得彻底有效
说起始于2011年的那场改革,如皋市教育局局长张俊坦言,当时的阻力非常大。“应该说我们经历了一个阵痛期,但现在来看最终结果是成功的。”大面积教师流动之初,面临不少矛盾。好学校的学生、家长不乐意,原先就是看重名校名师才想方设法挤进来,现在好老师走了怎么行?对教师而言,学校多年形成的校园文化、名校老师的光环,也使得他们不舍得离开。名校的管理者也担忧:优秀教师流动出去,学校还能办好吗?在重重阻力和疑虑面前,如皋上下坚定决心持续推进这项改革:教师流动方案专门拿到市委常委会上讨论;召开全市干部动员大会;市教育局成立均衡管理委员会,并给市民发了一封公开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均衡,师资均衡配置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共享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如皋市教育局党委书记章世友回忆,当初他们也做了很多预案,成立工作组挨个沟通,引导老师们认识到教育均衡的深远意义。在操作程序上,面向社会公开,教师谁走谁留、流动到哪所学校全部由抓阄决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证员现场监督。为避免个别学校“一家独大”,如皋市教育局取消了学校自主招聘教师的做法,改由教育局统一调配,实行“县管校聘”,工资待遇全部执行“一条线”。此外,为鼓励更多的教师扎根基层,该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优秀支教人员的交通补贴,面向23所边远中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
除了物质补助解决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更多的教师尝到了“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优先考虑”的甜头。周建军原先是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导处副主任,2013年前往长江镇中心初中支教。两年后,因为驻点支教期间表现优异,他被破格提拔为石庄镇初级中学副校长。
“能采取的倾斜政策全部倾斜,能实行的政策手段全部予以保障,给津贴、给待遇、给成长的舞台,营造农村支教的氛围。”张俊介绍说,他们要求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教师必须下基层,否则在各项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以此形成全市教师积极支教的新局面。
去年,如皋全面实行教师流动后的首届毕业生迎来中考,全市均分高出南通大市11.06分。此外,23所初中齐头并进,均分最高的学校与最低的学校之间的差距由原先的170多分缩小到50多分。当地中考成绩的全面丰收,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均衡教育带来的活力脉动。目前,如皋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义务教育国家级督导得分位居苏中、苏北地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