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苏南

作者: 时间:2014-03-31 点击数:

如同国家层面改革的砥砺前行,“苏南模式”的萌芽、壮大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萌芽、发展数年后,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第一轮寒潮—由于计划经济一直与市场经济并行,当地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企业粗放发展,重复建设、分散建设造成产业雷同,在全国范围内,一大批乡镇企业经营不善,纷纷倒闭。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乡镇企业开始了第一轮改制浪潮。在此期间,无锡的“一包三改”名扬全国。主要做法是:对乡镇企业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这一模式是乡镇企业内部的一场“革命”,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端。1995年至1997年,改制进入“第二波”,这一轮改制以清晰原有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关系、消除政府过度控制为特点,为苏南乡镇企业升级再次夯实基础。在这两轮改制过程中,农业银行(601288,股吧)都是参与者,支持者。

在镇江扬中地区,农行全程参与乡镇企业改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吴丹晔,原农行扬中支行行长。她回忆说,前任行长王太安带领农行员工与当地政府一道参与乡镇企业改制。作为债权人的农业银行对接手企业的承包人负责把关,让有实力的企业家接管改制企业,并说服政府以企业未来收益返还所欠农行贷款,对于有资金结余的企业,将资金留在企业用于发展生产。“在扬中的企业改制过程中,落实了债权债务,没有悬空农业银行一笔贷款。同时,这种金融支持也推动了企业的升级、再造。”吴丹晔自信地说。

此外,农行与政府部门组建技改服务小组全程参与扬中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以长江电器(后来的“大全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乡镇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到1990年代,扬中被誉为中国“工程电气基地”。

农行服务企业技改的工作被津津乐道:扬中农行有一名员工叫温济明,因工作出色,被人起了一个外号“温技改”。1997年,农牧渔业部授予农行扬中支行行长王太安等100人全国“乡镇企业专家”称号,以表彰其在服务乡镇企业方面做出的贡献。

据统计,到2000年底,苏南地区的8.5万多家乡镇集体企业,93.2%已经摘下“集体经济”的帽子,成为私人企业或产权明晰的股份制企业,有人评价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对于苏南模式的萌芽、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而回望三十年前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归根结底,则是萌发于苏南人民对“温饱梦”、“富裕梦”的一种本能追求。在这个过程里,“因农而生”的农业银行与苏南模式正是风云际会,以一种持之以恒的责任担当,使苏南模式从发端到发展有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创新织梦—

为苏南“转型升级”提供源源动力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此举标志着浦东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有学者认为,苏南正是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全面引进外资,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潮。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江阴板块等都是苏南现代化浪潮中的一朵朵惹人瞩目的浪花。

昆山,上世纪80年代在苏州六县中经济排名倒数第一,而今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昆山神话般的崛起令人称奇。

昆山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以外向型经济带动为特征的独特道路。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成为“苏南模式”一个很好的实践典范。

1985年以前,昆山是一个单一农业县,但就在这一年,昆山人干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他们自己创办了一个工业小区,并在上海的虹桥机场树立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牌,上面赫然写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市欢迎你”,当时引来了许多质疑和嘲笑。然而最终,昆山市的首创精神和务实作风得到了认可,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

农业银行1985年在昆山开发区设立网点,是最早进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银行机构。由于常驻昆山经商、工作的台湾人众多,故当地有“小台北”的称号。如何更好地服务台资企业也成为农业银行的工作重点。

昆山六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是进驻昆山较早的台资企业。1995年春节,得知企业财务经理在昆山留守,农行人在大年初一上门拜年,感动了财务经理,随后在农行开立了一般账户。后来农行持续跟踪,企业业务重心逐步转移至农行。后续该企业母公司—台湾六和集团加大了国内投资力度,在昆山成立了15家企业,15家企业的基本账户都开在农行。

截至2013年11月末,昆山开发区支行服务园区企业1450户,贷款余额32亿元,国际结算量206亿美元,外汇交易量达41亿美元。

除了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也代表了苏南模式的转型升级。

1994年2月26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新加坡时任总理吴作栋的见证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李光耀资政,分别代表中新两国政府在京签署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

当年8月,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成立。19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支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300多亿元,增量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园区同业第一,所投放的贷款涉及区内经济13个大类、100多个行业。尤其是2001年投放的25亿元基础设施贷款,有力支持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在服务外资企业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支行抓住每一个细微之处。举例来讲,该行与招商局等政府部门合作,在第一时间获取外商投资信息,协助企业完成登记注册流程。“如果外商自己跑这一套流程,至少要1个月时间,而我们与部门合作关系较好,也熟悉流程,1个星期就能帮企业完成登记注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副行长黄蔚介绍。

服务还体现在创新上。百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制造商和销售商,2006年3月,其子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后,公司对外付款转为以美元为主的国际结算业务,平均每月付款量超过1000笔,由于一直沿用手工填制汇款申请书的模式,费时费力且极易出错。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农行仅用一周时间就对企业网银进行升级并顺利上线。在该企业的银行业务流程现场会上,80笔模拟外汇汇出汇款业务在5分钟内从企业财务系统自动进入企业银行系统,工作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专程从美国总部赶来的财务人员大为惊讶,当即决定在农行开设本外币结算账户,首笔划入1000万美元。目前该企业国内外付款业务都在农行办理,系统上线至今,累计完成交易10.5万笔,交易金额79亿美元。

这样的个性化服务案例不胜枚举,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因为优质服务,国际结算量稳居当地同业第一位,2013年前11个月实现国际结算169.6亿元,2013全年有望完成185亿元的国际结算量。

农行的国际业务能在激烈的苏州地区独占鳌头,靠的是什么?这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苏州农行国际业务部始建于1989年下半年。浑身都是“泥土味”的农行,也办国际业务?一些人对农行的行为不以为然,何况当时苏州市里,中行、建行、交行办国际业务在先。面对质疑,苏州农行人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待续)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1701号  邮编:215011  Copyright ©2019 苏州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院·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