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城乡一体化 率先现代化
主要创建成果
●公益性文化设施城乡一体全覆盖。目前,该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国家一级馆12 个,文化馆国家一级馆12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70 余个,遍布城乡的公益性评弹书场127家,可容纳百人以上的群众文化广场2000 多个,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5 平方米。
●在整个创建周期内,苏州市各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达42.75 亿元(不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在人才保障机制方面,率先实施“统一培训、统一考试、持证上岗”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共计有3782人次的基层文化从业人员通过了资格认证培训,实现了100%持证上岗。
●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6 万场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5000 万人次。张家港市“长江文化艺术节”、常熟市“江南文化节”、太仓市“ 郑和航海节”、昆山市“ 外企文化节”、吴江区“运河文化节”、吴中区“太湖开捕节”等活动定期举办,形成了一批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在创建实践中注重把“活”的民间生活记忆、“活”的民间智慧和创造、“活”的生活体验场景,全面融入到市民的现实文化生活之中,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市有民间业余文艺团队近4000 支,文化骨干队伍12.15 万人,文化志愿者队伍104.93 万人,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近1.5 万次,每个街道均已建有一支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团队和一项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
●狠抓制度设计研究,形成了近10 万字的研究报告和16 个极具实践意义的文本,为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创建亮点选评
经过两年创建,苏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率先现代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之路。
率先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目前,苏州市已建有市级总馆1个,县级市、区级总馆7 个、分馆173个;有图书流动服务车9 辆,年均出车1300 次以上;定期举办公益讲座、品牌阅读、上网培训等活动。2012 年全市到馆读者近2500 万人次。创新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创新建立了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主要服务手段、覆盖城乡社区和农村的“四位一体”(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起市文化馆与全市90 多个文化馆(站)相连接的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城乡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美术馆等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借助有线数字网络,苏州市“公共文化有线数字互动平台”已把公共文化数字服务送进社区、送到家庭,城乡居民足不出户,坐在家中就能使用电视遥控器,点播收看电影、戏曲、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
各县级市、区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张家港市把全市村(社区)划分成955 个公共文化服务网格,组织720 名网格文化员持证上岗,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无盲点均衡覆盖;昆山市着力打造“ 融合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已建成22 个“新昆山人”俱乐部,将4000 家外资企业的10 万台商、占人口80%的百万外来务工人员视为昆山市民的重要构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新昆山人”的精神家园;太仓市通过多种形式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形成“全民创作”的独特风景线;吴江区从“ 区域联动”入手,推进长三角地区、大运河沿线的文化联动,共享文化服务;姑苏区依托观前、石路、古胥门等繁华热闹地段,形成了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工业园区围绕“非凡城市”建设,努力建设充满时尚活力的国际化文化新城区。